活动回顾|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点击蓝字,关注清华大学国际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并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
新千年以来,中国以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来华发展。在传媒出版行业中,一批“知华派”的身影不容忽视。他们直接参与到了中国官方文件的编辑与翻译工作中,以切实行动使得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他们因地制宜地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描绘中国形象,传达中国政策,以更加真实、准确的声音构建了中外沟通的桥梁,号召国际友人一齐拥抱发展新机遇。
11月11日下午,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英文版的英译文编辑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作为嘉宾就“Telling China's Story to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为参会清华师生进行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和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承办,为《胜因讲堂》《求索论坛》暨《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讲座第九期,共吸引近200名中外师生报名参加。
图 | 讲座现场
首先,弗格森以一个虚构的小笑话开场,从中英两国政治家日记语言风格的巨大不同,风趣幽默地展现出中西文化差异,进而引发大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深入思考。弗格森表示翻译中要以向国际友人传达准确信息为主要导向,忌空洞冗长,要简洁明了。
图 | 弗格森在台上讲演
弗格森针对此举出了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倘若要说服众人支持乡村扶贫活动,那么仅仅展示抽象的证据,譬如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格信息,或者一系列枯燥乏味的数字,是不够具有吸引力的。但如果生动具体地介绍当地美景、淳朴人民、悠久历史、现今痛点和未来展望,就会有更大的感染力,号召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在具体的扶贫活动中。弗格森强调,翻译活动其实是一样的道理,相比于机械狭隘的简单直译,向国际友人准确传达原文意义、立场、愿景等等更为重要。
随后,弗格森强调了在当今世界准确、有效传达中国声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愈发具有影响力,不少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作威胁。因此,存在诸多西方媒体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恶意抹黑中方政策、措施的手段来操纵海外舆论、影响民意的现象。
图 | 弗格森列举西方诸媒体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曲解和污蔑
图 | 弗格森以BBC为例列举西方媒体常用宣传用语
弗格森指出,当前中国国际发声渠道较为单一,仅仅依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这一途径是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弗格森建议充分利用电影、电视节目、商业交往、高校交流等多种民间交流互动方式。在民间交往的过程中,要义在于讲中国故事时要生动有趣,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传播好中国声音。
图 | 弗格森讲述文本翻译要领
在翻译实操层面,弗格森向大家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是语言障碍导致一些词句,即“流行语”的过度重复。由于词汇量等各方面语言障碍,如在翻译“发展”“提升”等频繁出现的词语时,往往会存在用词单一、累赘重复的问题。主编提醒,译者在每翻译完一个文段时,须自行检查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是句子结构繁冗复杂。当一个句子中出现过多名词、副词等修饰语,或者使用过多被动语态时,将给读者理解句意带来较大困难,而用形容词代替副词,适当调整主谓宾位置,拆分冗长的复合句等方法都可以使翻译在变得简洁精确的同时提高可读性。
第三是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由于中英文行文方式、修饰语结构、句义表达精确程度等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应通过适当删减、合并句子成分等方式来调整结构,切忌直译,要时刻谨记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是最为重要的。在一些情况下,善用图表等形式辅助文本的理解。
图 | 弗格森列举数据强调需避免过度重复用词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观众与弗格森进行积极互动,并进一步就如何看待现今国际形势、如何讲好故事、如何“信达雅”地翻译文本等具体问题进行交流。
图 | 现场听众向弗格森提问
最后,主办方的学生代表向弗格森赠送速写作品等作为纪念,在场师生对讲座报以热烈掌声。
图 | 学生代表将速写作品赠与弗格森
本次与会观众来自不同学院、年级,从属于不同协会组织,包括国际生同学、院系辅导员、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TMS)等。以下为部分观众对于讲座的感想和思考。
· 与会观众感想选摘 ·
陈烁天 精仪系 带班辅导员
11.11日下午,听取了外文出版社来自英国的资深主编大卫·福里格森关于对世界传达中国声音的讲座。
在讲座上听取一个外国面孔讲中国的成就,讲解如何向海外传达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一种很有趣的的体验。这与“伏拉夫”式的吹捧并不相同,嘉宾是出于理解和独立思考,不只是调动朴素的热情。这样的思考更能打动我,也可以打动更多国际上的群众。
讲座里强调了一点:“任务性”思考模式和“目标性”思考模式,这大约包含了“主动”、“自信”等内涵。更多地采用“目标性”的思考模式不仅能够使得观点传达更加有效,同时对于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有重要价值。讲座整体专业性较强,讲了很多写作当中需要注意的点,这些或许会对日常英文写作等有助益,但落实到主题上,我认为更多表现出一种真诚性:面对缺少了解的外国公民,要有设身处地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领会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十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进一步发展,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何争取国际的人心,不只在于如何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进行合理适当的表达也是重要的。
▷ 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TMS)成员-
庞晓畅 日新书院
昨天我有幸参与了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的《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主题讲座,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在中国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来的心得体会,让我获益匪浅。我自己本科的专业就是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我们进入学堂班的志趣就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弗格森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治话语与西方政治话语的区别,以及如何才能让西方观众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表达、思考,这对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我也通过这场讲座反思了自己过去在英文表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同学,我也希望能够更真诚、有效、客观地传递中国青年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今天中国的腾飞,让更多人认同今天中国的发展。
胡啸 法学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有很多可亲可爱可敬的故事,但是对外宣传一直是宣传领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西方占主导的话语体系之下。本次讲座中,大卫·弗格森先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对外宣传的相关要点,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整场讲座气氛热烈,收获颇多。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实践的。
▷ 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SAISS)成员-
Michael 陈哲伦 苏世民书院研究生
David Ferguson 先生的讲座的主题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但其核心其实是让大家思考我们现在对外讲的中国故事中,究竟有哪些不足。Ferguson 先生表示,以任务为导向的沟通是不足够的,我们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分析读者希望看到的信息呈现方式,同时也在数据与故事中建立一个平衡点。我可以观察到的是Ferguson先生通过引导清华师生来看到自身战略传播中中的进步空间,让中国故事更好的得以对外展示。讲座结构深入浅出,让我和与我同行的同学都颇有启发,是我在清华听过的讲座中,最高质量的之一。
申梁昌 工物系 博士生
本次讲座收获良多,弗格森先生不光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候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非常细致的从用词、写作方式等细节方面举例详解改进方法。回想以往其他专家的观点,弗格森以及各位专家都不约而同的指出了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候的共同问题,一是应该用外国人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二是应该多宣传普通人的生活。其实我们也能看到我国很多人在宣传上的探索与进步,例如李子柒、讲述脱贫攻坚等都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关注,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讲好属于自己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故事。相信每一个故事拼搭起来,一定会形成我们的伟大中国梦蓝图。也为世界人民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马浩然 日新书院
余参与大卫·弗格森先生的讲座,获益良多。
其一为了解了许多偏见形成的具体原因,即人在获取信息时不可避免地要借助特定的渠道,认识过程对中介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这就使得认识过程本身出现了“中介的独立和上升”的环节——当人的认识过程不能同特定的媒介相分离,它就转而被传播媒介所支配,人和媒介的主客地位发生了颠倒,谁控制媒介,谁就控制人的认知。
其二为宣传方式立足于具体的故事而非抽象的信息自身,这暗示着宣传效果取决于它使人们愿意去主动关注的一般时间——对于特定的宣传过程而言,这一时间同其他宣传过程受关注的一般时间的比值越大,它就越是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在众多经过历史陶冶的西方媒体的竞争环境中,我们还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那么把握信息传播的本质规定,并由此设计良好的宣传方法,对这一目的的实现而言就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了。
本次讲座强调了准确传达中国声音的重要性,指出了讲中国故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点明了其解决方法,提出要以准确高效传达信息为目的导向,通过多元的表现方式、多样的展示渠道,传播好中国声音,描绘好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和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承办。
胜因讲堂
“胜因讲堂”以提升全球胜任力为宗旨,荟萃中外知名学者、实务专家共同探讨全球发展议题,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交流,帮助同学们立足中国、融通中外、放眼世界,为走向世界做准备。“胜因”二字取自清华园内融汇中西风格的“胜因院”建筑群。
文稿:钟歆 马浩然
制图:苏小涵 司佳玥
排版:司佳玥
审核:罗诺 申梁昌 余懿
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 (SAISS) , 成立于2020年12月,依托两大中心——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和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面向有志于了解和提升战略思维,未来从事外事外交、国际交流、全球治理、战略规划相关研究与实务工作的清华学生群体,致力于拓展全球视野,培养战略思维,理解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以“研究”、“传播”和“朋辈学习”为核心支撑的青年智库。
编辑丨张晶晶